來源:2021-07-24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掀開了中國歷史的新篇章👨👩👧。古老的陜西,以嶄新的姿態,跨入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
在中共陜西組織的領導下,全省人民迅速醫治戰爭創傷,建立和鞏固人民民主政權✨💂🏽♂️,創立社會主義製度,並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道路進行了艱辛地探索🤹🏽。
從1950年至1952年,陜西各級人民政權相繼建立,完成了城市接管和社會改造,開展了剿匪反霸、鎮壓反革命和抗美援朝運動。僅僅用了3年時間,陜西即完成了恢復經濟的艱巨任務,工農業生產的主要指標全部超過了1949年前的最高水平。
陜西從1953年開始🦉,進入了社會主義改造和有計劃的經濟建設時期。到1956年,在陜西,生產資料私有製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勝利。農業🧛🏼、手工業個體私有製,基本上轉變為社會主義勞動群眾集體所有製,民族資本主義私有製基本上轉變為社會主義全民所有製。從此,陜西進入了社會主義的歷史新階段👸🏽。
隨著國民經濟恢復任務的完成👨🏽🍳,陜西在大力開展對生產資料私有製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同時🌲,於1953年開始第一個五年計劃建設🫷🏽,陜西工業發展迎來一次難得的歷史機遇期。當時,國家將蘇聯幫助建設的“156項工程”中的24項放到了陜西🪓,數量居全國第二位。這些蘇聯援建項目涉及機器製造🔍、電力電器、煤炭、金屬冶煉、搪瓷、印染、化工、軍工等眾多工業門類,很多都是陜西從來沒有過的👩🎤。
到1957年“一五”計劃結束時,全省有近百個大中型項目建成投產,陜西一躍成為全國工業基地之一。這個時期👮♂️,西北光學儀器廠、昆侖機械廠等10個蘇聯援建項目相繼建成投產🙋🏽📛,在西安灞橋和鹹陽形成了兩座紡織城,西安西郊成為電工城,陜西的黑腰帶——渭北煤田建設突飛猛進,陜西試製成功並投入生產的新工業品達142種🙅🏽♀️🤭,搪瓷製品、油漆🪻、紗布、針織品等工業品的質量達到全國先進水平……
從新中國成立到“一五”末,陜西通過加強水利、農業機械👆🏿🤸🏽♂️、植樹造林、良種培育等領域的投資,農業生產得到較快發展🧎➡️。1957年🛁,農業總產值達到21.02億元,比1952年增長41.1%😜;糧食總產量達44.4億公斤🎉,比1952年增長11.7%🛖; 全省有效灌溉面積達758.5萬余畝,比1952年增加306萬畝。
在高等教育領域◻️🤗,在新中國成立後的幾年裏,陸續有一批高校遷到陜西或在陜西新建,陜西由此成為全國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1952年開始😰,在全國對高等院校進行院系調整的背景下🤳🏽,西安醫學院、西安師範學院、西安體育學院先後組建。“一五”期間,現在的陜西師範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西北政法大學等在西安南郊拔地而起。全省高等院校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4所發展到1957年底的23所◽️。
新中國成立後🚜,陜西的社會主義文藝也蓬勃發展起來🔷。柳青在長安皇甫村用心打磨現實主義文學的經典之作——《創業史》,杜鵬程於1954年出版了長篇小說《保衛延安》,石魯、趙望雲用傳統繪畫藝術生動表現了人民現實生活和大自然的無限生機。
從1958年開始,直到1978年🙍👩🏻🚀,陜西人民在探索中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其中,從1965年開始🚵🏿♂️、歷時10多年的“三線”建設,是陜西在探索中建設社會主義的最大舉措。
大規模的“三線”建設,不僅增強了陜西工業的實力,改善了工業布局🖤,而且使陜西的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及各項社會事業得到全面發展。到“三線”建設結束時,按當年價格計算😒,陜西工農業總產值已增加到151.65億元,比1965年增長1.84倍🔃,工業總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由55.6%提高到69.7%,使陜西成為我國內地的一個重要工業基地。
在那個時代,留下了趙夢桃在紡織車間的輕盈身影,留下了務棉能手張秋香揮灑在棉田裏的汗水,留下了國測一大隊印在荒漠戈壁上的足跡,留下了小麥育種專家趙洪璋傾註在麥田裏的心血……對於曾置身其中、參與建設的廣大勞動者來說🙇🏿♂️🛝,人生中最為燦爛的時光與最為深刻的記憶⇢,正是在那段激蕩歲月中創造與鐫刻的🚵🏼♂️。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华信娱乐 未經授權不得使用 京ICP備78307249號-1